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 Theory)
Agenda-setting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communications media, through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publicize issu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problems that attract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direct public opinion towards specific issues. Th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media can shape public opinion by determining what issues are given the most attention, and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to various forms of media. The way news stories and topics that impact public opinion are presented is influenced by the media. It is predicated on the idea that most individuals only have access to one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most issues: the news media. Since they establish the agenda, they may affect how important some things are seen to be.1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通过其识别和公布议程的能力,传播媒体在提出能吸引政府和国际组织注意的议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将公众舆论引向特定问题。该理论表明,媒体可以通过确定哪些议程获得最多关注来塑造公众意见,并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各种形式的媒体。影响公众舆论的新闻故事和话题的呈现方式受到媒体的影响。它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大多数个体在大多数议程上只接触一个信息来源:新闻媒体。由于他们设定了议程,他们可能会影响某些事物被重视的程度。
简单来说,举个例子,如果互联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莆田系医院」的问题,那么大家自然就会关注这类问题,同时的一些其他问题就被暂时掩盖了。
不妨说,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每个网民的注意力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韩国综艺《激赞网红》中便有关于「吸引评审团注意力能力」的评比,以帖子封面图的吸引注意力程度来比较胜负。诚然,对于设置议程的人来说,如果能将大众的注意力牢牢控制在自己设置的议程中,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他们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他们可以根据争论的走向来决定是进一步推广这个议程,还是干脆把它炸掉换下一个。这其实有点像赌场的庄家,无论赌徒怎么打出狗脑子,庄家只需要保持完全的公平,通过抽成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更何况,有些时候引发争议就是其目的所在。举个例子,你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具有严谨的性格」,你就会去想你脑海中对于德国人严谨的印象来为这个问题检索合理性,但这个所谓的「问题」,其重点根本不在「为什么」,而是在于「德国人严谨」,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个还不知道是否符合现实的观念就悄然进入了观者的脑海中。同理,我们同样可以提问,「为什么美国人普遍骄傲自大」,你也会不自觉先去考虑相关的印象,可能第二想法才是考虑这个说法是否符合事实。
我近来认为,一切外部问题都不是问题,内部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新中国来说,种族问题、官民问题都是不好挑动的,「颜色革命」难以成功,所以「沙利文承认:几十年来,美国改变中国的努力都失败了」2。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能挑动我们神经的议程并不局限在上述几类,还有劳资矛盾、性别对立牌可以打,但打劳资牌对于资本主义的反噬恐怕也不小,而性别对立看起来是最好打的牌,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大家都没怎么听过的性别议程成为当下的显学。
性别议程在互联网声量和实际分量的错位
其他国家我不太了解权且不谈,但是放在中国,我确实不认为性别问题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是比较凸显的矛盾之一,而分配问题也是真正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问题,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普遍不能过上足够体面的日子。当下,有两大群体被「困在算法里」,一是网约车司机,二是外卖骑手。借助人工智能,相关平台可以精准地「压榨」出劳动者的每一滴血汗——如果骑手普遍送达速度比预定的限值快,那就下调限值,这样还不容易拿到提前送抵的奖励,于是资方少付钱,骑手为了赚到和之前相同的钱就要多劳动,平台赢两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项技术,把出卖劳动力的普通人困在温饱线上是很容易的,这样一来,这些劳动者就真正变成了「干电池」,任劳任怨地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方面内容还可以看看:
一个可以预见的情况是,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骑手不会有很多空闲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可能需要几十个外卖骑手,他们在互联网上释放的信息才比得上一个有闲阶级的输出量——于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互联网上的声量是否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群体大小。如果将资源按倾向声量大的群体分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
在 2021 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 TGDC 市场专场(上面这个视频)2:09:30 的位置,腾讯给出了他们的研究结论,这里摘取部分:
《新女性的恋爱需求、婚恋观发生了变化,「大女主」真有需求?》——用户基础理解如何帮助产品定位
其中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的这个新型的群体,她们就会更加矛盾。你会发现,她们在舆论和论坛上是叫得最大声要平等、要尊重的,但是当她们独立去填问卷或是被访谈的时候,她们其实是婚恋观最传统、最希望渴望去依赖他人的群体。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她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观念并不是非常地成熟,以及独立和霸总其实并不矛盾。
之前讲到微博上的这些声音这么多,我们怎么去听?其实我们在近年来做调研的时候都会发现,大家去接触用户和聆听用户的方式和渠道会变得越来越多,那,这里会提一个问题,我这些渠道的声音,它能代表所有的用户吗?在微博上面言辞激烈的用户他真的是可以代表我们所有用户的意见吗?(注,下面一段结合下表看)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看得到的是,原来比较杂食性的群体,其实她们在消费这样的产品的过程中他们都是自己和自己去玩,很少到不同的公众平台,或是跟他人提及她们玩这样游戏的一些感受,所以是偏默默投入的一波人。第二波才是,她们是比较情绪化,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会很喜欢在微博上一起热议、讨论的群体。第三个群体其实还是会更回归到自己本来影视的传统渠道,所以她们也很少会为了一个游戏到微博上面去吵闹。第四个群体,更冷静一点,她们来这里就是玩游戏、玩卡牌、玩收集,所以她们更多的渠道还是偏一些游戏的垂直渠道。那么这四个,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群体才是真正在微博上声量最大的,然而她们的占比可能在整一个品类里面,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量。所以如果说,我们真的是按照一些舆论上的声音去判断产品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被某一个群体所带偏,没有办法比较全面地去顾及和考虑所有用户的需求。
群体名 | 概括 | 占比 | 偏核心/泛化 |
---|---|---|---|
杂食原生代 | 见怪不怪,默默投入 | 31% | 最核心 |
本土新生代 | 情感化,微博选手 | 18% | 偏核心 |
沉浸言情 | 追剧达人,视频平台用户 | 24% | 偏泛化 |
冷漠游戏 | 理性游戏党,数值敏感 | 27% | 最泛化 |
有正面例子自然也有反面例子。如果说腾讯是试图去服务自己的核心群体,并且清楚地知道,前置条件是准确地定位到核心群体的话,那么京东和 ABC 就是在得罪核心群体的道路上狂奔了。
京东权且不谈,先看看之前找杨笠代言的 舍得酒。2021 年 12 月 10 日,股价最高干到 265.5,2022 年 1 月官宣杨笠代言,2024 年 11 月 14 日股价 80.43,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了。京东 股价又如何呢?2024 年 10 月 7 日,京东股价最高达到 47.82,10 月 14 日上午,京东官宣脱口秀演员杨笠为京东双十一直播大使,次日跌幅达 9%,11 月 15 日,股价最高为 35.2,已经没了四分之一左右。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凡能提高利润率,只要代价能够承受,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据媒体报道,「在众多品牌的回应中,ABC 品牌的客服回应引起舆论争议。其客服称,机器生产的卫生巾的确会存在偏差,稍微偏差一点属于正常情况,不属于偷工减料,1~2 厘米属于正常误差。尺子的尺寸有时也可能存在误差的。如果觉得接受不了可以不买。」3
在女性必需品里边偷工减料,哪怕只偷漏一点点,累加起来的失德利润也会非常可观。不过我还挺想问问这些厂家老板的母亲,还有这个客服,「你们没妈的?」
无关性别,给消费者找不痛快的商家就是有取死之道。在反京东言论中攻击女性的内容,以及在反 ABC 言论中攻击男性的内容,都是非理性且远离主要矛盾的声音,这种类型的发言者,其言论没有投入关注的价值,属于那种「声量很大的垃圾声音」。
低成本对策
其实这一段才是撰写本文的目的。上一段写到「声量很大的垃圾声音」的存在,下面就要谈一谈如何作出应对。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种种互联网工具对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言非常重要。你可以想象一个学校,它的档案、名单全部采用纸质手写的方式制作吗?这个效率一定很感人。但是,现实生活仍然是和互联网生活不同质的另一事物,网恋最终也要奔现,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也必须要我们实际去行动才能完成。同样的,值得我们珍视的亲人、密友,基本也都是需要实际去接触的,通过互联网触达也只是一种补充而已。
简而言之,如果能做到现实生活充实,就不必去互联网找存在感,如果有人一直在纯线上高强度整活,只能说明其现实生活并不如意。毕竟,现实生活中可追求、可关注、可优化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将过多精力投入虚拟世界,对大多数人来说,恐弊大于利。
现在是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不管是美名还是骂名,都是有可变现价值可能的流量,最可怕的是无名。要制裁一个搞事的依赖流量者,唯有打击其流量才是最有效的正道。要么是通过有形的大手直接掐断——「封杀」,像陈一发儿4那样;要么就是掉粉掉到其账号的商业价值归零。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感官是可以被蒙蔽的——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但这个机制并不是只能让我们「被蒙蔽」,我们也可以主动地去屏蔽那些对我们害处居多的信息和渠道。老子《道德经》曾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现在互联网上那些极端牵引人注意力的信息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给了我们屏蔽的功能,何不善加利用?
看到低智言论,不争辩,默默屏蔽;看到公众人物塌房,不花费过多精力批判,也不为其生气、哀伤,默默点个取关加拉黑;感觉某个平台给你推送的信息好像倾向于引起你的愤怒和发泄欲,干脆就卸载它。对于那些会消耗你的互联网信息,你就让它「在你的剧本里杀青」。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即使堵上耳朵也还是听得见,但对于你的互联网入口(手机、电脑、平板),你还是能主动去控制的,总之,何不把对生活的掌控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当下对我们社会最有杀伤力的性别议题就难以发挥了,因为那些掀起骂战的账号会被大多数人屏蔽,他们的声音不会被听到,他们会从所谓的「意见领袖」变成无人问津的边缘人物,于是也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如果我们去互联网参加骂战,就是在敌人设置的议题下争辩,无论男输女赢还是反之,都是零和博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此我决定举起「反性别对立」的大旗,设置一个新的议题,并呼吁大家加入这个议题,屏蔽「性别对立」的议题,使之自然死亡。
男女同志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用来善待自己身边的异性……即使遇人不淑,请回忆一下上文中特定群体的占比,乐观地相信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要丧失对同胞整体的信心。内部的矛盾如果能妥善处理,没有什么外部力量能撼动我们。
文章就写到这里了,读者们如此聪明,一定能借此进一步推衍出更多具体有效的措施,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日后我的博客文章也会更多关注在比较有实际效益的内容,会减少谈论冲突对立的话题,因为近段时间也察觉到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远远不够,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得完全清楚,才疏学浅,还望海涵。不多说了,先到药店帮女朋友看看「械字号」卫生巾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