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为什么计划经济是终极解决方案

为什么计划经济是终极解决方案

不成体系的一点点思考,轻喷。

我们知道中国人素来有集体主义的传统,可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要求推翻一个王朝的统治?

原因很简单,吃不上饭了。

为什么吃不上饭?

生产相对过剩1

为什么会相对过剩?

贫富分化。

为什么会贫富分化?

富者剥削穷者。

怎么剥削的?

掌控粮价,让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产者,然后要么选择被剥削剩余价值,要么死。当然第三条路也是有的,那就是武装斗争。

财富的来源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劳动。如果有人持有了夸张比例的财富,只有一个原因——他剥削了

剥削会带来什么?

好问题,我们进入下一节。

经济的循环

大家都喜欢钱,没有人会拒绝它。它好在哪?只要是拿出来销售的东西,都可以用钱购买。所以钱 = 能满足人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抑或是服务性质的。

但如果钱不能买到东西呢?

钱本身还是那个模样,没有任何变化,但是没有人再需要它了。钢镚儿还能用来给小朋友玩弹弹乐,纸钞拿来擦屁股都嫌硌菊花。

所以钱因为能参与交换而有用。因为人们本质上不需要钱,而是需要借助钱来购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

理想状态下,有多少用来交换的、用以满足人需要的东西,即商品,就应该对应多少钱,即货币。如果货币不合理地多,货币就会贬值,因为如果仍按照原比例交换,会多余一部分无用的货币,这部分货币谁也不想摊上。人不想要了不就会带来贬值么,都想赶紧花出去免得死钱砸在手里,花出去意味着需要收进商品,但商品总量又有限,于是物以稀为贵,表现出来就是商品涨价了。

上述逻辑是非常简化的模型,但不妨碍得到基本的规律。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靠出卖劳动力过活的无产阶级,不劳动就莫得钱钱。理想状态下,所有人通过劳动获得的货币总量和商品2总量正好成合适比例,就不会有相对过剩,所有人都将自己的货币兑换成了商品,没有一分钱砸在谁手上,于是没有贫富分化,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即,永远劳动,永远能拿到钱,永远能买到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一个完美状态的模型,商品和货币可以永远循环下去,这个社会能够一直运转下去,循环的规模越大、周期越短,则货币的作用体现得越充分、经济越繁荣

但如果在每一轮循环中商品都比货币多呢?

那这个体系就会逐渐崩溃,因为货币总有一天会少到不足以满足一部分劳动者基本生存需要的地步3,到那时,就是要么起义要么死的选择题了。

是什么阻挠了经济的循环?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导致「在每一轮循环中商品都比货币多」的原因,他们令劳动者获得低于通过劳动而再生产出来的价值的货币报酬(被扣留的报酬就是「剩余价值」)。于是就会带来一部分没能交换到货币的商品持有者,他们无从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进行下一轮商品生产的原材料),于是退出了交换轮次。如果每一轮都被抽走剩余价值,那么每一轮都会有人「出局」,典型的例子就是 1929 年美国 大萧条 期间的倒牛奶行为。人们买不起牛奶,牛奶换不到钱被倒掉,没钱买不到草料喂牛,好,出局。这种经济危机极大地破坏经济,让生产商品的能力大幅度衰退,重新匹配消费能力,然后经济开始所谓「恢复」,继续上述的故事。

显然,剥削剩余价值越狠,经济死得就越快。如果不剥削,那就不符合资产阶级的定义了。

市场经济

在前面的模型中,商品是抽象的,是必然被人所需要的。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商品受喜爱的程度天差地别,于是天然地就有一部分商品因为不受人喜爱而换不到货币;令有一部分则可能因为过于受人喜爱而供不应求,进而涨价。如果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那么很多人都会眼红供不应求的商品,转而生产它,那么在下一轮次这类商品很可能供过于求,他们就交换不到预期数量的货币了。

显然,盲动、自发的市场调控会导致商品和货币的相对关系不断波动,每一次波动都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出局4

货币

货币象征了劳动,但它并不是劳动的直接产物,而是铸币的产物。劳动不能铸币,铸币厂能。这就意味着铸币厂永远要估算商品来铸币,但不可能分毫不差,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了。另外,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世界通用,那么它只需要铸币就能交换世界各地的商品,自己都不需要生产商品了!而且如果这样做,货币的贬值会比在一国之内慢,因为它实际上分散到世界各国去了。和铸币成本比起来,毫无疑问,这就是白嫖。只要印钱就能予取予求,那是根本就停不下来。

显然,如果货币不是由劳动产出,就必然会走向贬值。因为铸币者是人,人是贪婪的。货币贬值,购买能力日渐下滑,出局之人也日渐增多,妙!

解决策略是什么?

其实经过上述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劳动的目标就是换劳动者自己需要的商品。以物易物显然是不可能,因为掏出来交换的商品很难是被对方所需要的,也难以估值,所以在当时加入了一般等价物作为中介。现在要把这个中介干掉,就必须引入计划经济,只有计划经济能保证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劳动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简而言之,按需生产是最好的方案,不会带来丝毫浪费,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如此发达的当下,它们是实现计划经济的利器。一旦满足需求,相关劳动者就可以直接放假。如果有些东西需要战略储备,可以将工作时间保证为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如果这样还供不应求,说明应该加人,而不是加班,将有空的人调过来就可以。从事生产越积极,自身需求被满足的速度就越快。

各人的需求有大有小,不一定能一次完全满足,而是要以劳动作为交换的代价。一台智能手机和一支铅笔的价值显然是不同的,但是商品和劳动的价值量的计算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算法。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所有劳动达到一定标准的人应有餐饮和住宿的保障。住房应当公有化,由劳动统计单位统一根据情况分配。当劳动者在一个城市的工作结束要前往另一个城市,便收回之,在目标城市再配给。当然,这种类似租房的制度和人们拥有属于自己房子的需求肯定有出入,这里也有很多可以探讨的空间。

当下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改变价值取向,不应再将赚取货币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应当将人民群众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由民众来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因为权力是对其来源负责的;当然要让人们关心社会治理,就必须要有空闲时间,就意味着必须要避免加班导致的精力过度消耗。

另一个则是道德导向,张桂梅 校长是我非常钦佩的人,当我听说她拿到别人给她的治病钱也不用来治病,而是给学生添置教学设备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愤懑。对于崇高无私的贡献者,决不能仅仅提供荣誉和表彰,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用。换言之,如果一个道德模范受到表彰后不久却因为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岂不是还不如不要给表彰,而是提供医疗帮助来得实在,可以助力其继续做自己喜爱的工作?还有一个很可怕的点在于,塑造公众对道德先进群体的扭曲印象——即非常崇高又非常清苦,这就很不好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吃得好、穿得暖、住大房子,这样才能吸引大家参与贡献、热衷于贡献——能切实帮助到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历史上有个错误的典例,就是子贡赎人5。子贡赎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看似高尚的行为,实际上会有害于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样自我感动的行为就是伪善,对社会有害。同样地,一些激进的动保组织、环保组织无视世界各国发展程度的天壤之别,以同一条标准去强推自己的理念,也是非常狭隘的。

目前来看,计划经济是更好的方法,因为它能切实消除拜金主义(因为无金可拜),于是人们就要卷劳动积极性,但必须要设置上限,达到了就强制要求休假,这样达到上限的人就不会拉开差距,也不会挤压其他人的工作机会,促进了公平。这样的策略势必对负责执行的人有较高要求,但只要他们不钻营于搞更多钱,而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想来也不成问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翻车是一个必然事件,人们没有必要坐在驶向地狱的火车上。

阳和平老师谈计划经济

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国家就是对资产阶级实施专政的工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就会带来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而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则反之。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在的人们普遍接触到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但缺乏计划经济的实践和体会,这对于未来重新推进 社会主义改造 是一个不利的因素。但是高中时代在政治课本上学到的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在当下都一一得到了验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里放上一本李震中先生主编的 计划经济学,供读者参考。


  1. 生产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是两码事。在绝对过剩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必然吃饱而且有余;相对过剩则意味着一部分有需求的人无法得到满足。 ↩︎

  2. 在这个简化模型中的商品是抽象商品,能够充分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现实世界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有的受人青睐,有的无人问津。此外,假设每个人的抽象劳动价值相等。 ↩︎

  3. 因为现实中的货币减少不是大家平均吃苦,而是一部分人先吃不上饭。 ↩︎

  4. 这一点在农业方面体现得很充分,总是周期性地有很火爆的农产品让农民跟风而动,但大家一窝蜂去种植这个,又会导致价格断崖式下跌,血亏。事实上,农民希望的是稳定,自己的农产品一直以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出售,好让自己的种地事业安安稳稳进行下去;但是倒爷却希望农产品波动大,这样才有操作搞钱的空间。因为农民种地能让我吃上饭,所以我希望倒爷爬。 ↩︎

  5.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Written by ZexWoo. All rights reserved.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 | 使用 Hugo 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