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长安三万里》影评

《长安三万里》影评

这个形式,这个内容,好,好,好!这个票价,这个片长,值,值,值!

豆瓣 | IMDb | 主观评分 8.8

民族的内容,现代的形式

对于观众来说,最先看到的,一定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它是什么类型的作品?是绘画?是音乐?还是电影?很显然,电影是一个很新的艺术门类,直到 1887 年,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才面世。就当下时兴的艺术门类而言,很多都不是我们本土原生的,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包括电子游戏,都可以视为「舶来品」。但是,有无数了不起的艺术家在利用外来的形式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创作出了诸多足以留名青史的佳作。就动画而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等作品,毫无疑问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大里程碑。除了电影这个类别属于西方,其他的一切实现都是中国本土的,这就是「中体西用」。包括以「技术宅拯救世界」为口号的 米哈游,也许它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在输出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上,同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编剧文案相对更加放飞的新作《崩坏:星穹铁道》中,充斥着不可胜计的、我们中国人看了会会心一笑的梗,而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本质上,它就是一个「中国人为中国人创作的」艺术作品。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那,《长安三万里》的民族形式体现在哪里呢?

我敢说,以我浅薄的艺术素养来看,主创一定是下了很大很大的工夫的。片中的各类形象,基本都有唐画作为依据,整个作品出来,就很有「唐」味儿,人物形象的塑造,比之追光的优秀前作《白蛇:缘起》要更上一层楼。我们不妨拿下面这张唐画来举例分析:

张萱 -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幅图里面,女子、男子、马,三个要素都有了。我们来看一下影片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

女子 - 玉真公主

男子与马 - 郭子仪

虽然有变形、夸张的处理,但是整个取向是很对的。

再来看看人物面部的塑造。

海报

可以看到,男性角色基本都是符合汉人特征的国字脸,而年迈高适的长髯形象更是相当之帅:

老年高适

除了玉真公主特别圆润一些,其他的女性角色也基本都是一种比较富贵的面貌,这符合唐代对妇女的审美特征。

作为对比,我们看一下《白蛇:缘起》的处理:

许宣和白娘子

男主角的脸要更尖一些,女主角则具有一些夸张的特征,稍显网红化的处理方式。当然,这可能也和作品题材有关系,《长安三万里》更加偏向历史故事的艺术化再现,而《白蛇:缘起》则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两者与现实的距离本就不同。这里的对比只是为了表现角色塑造的汉民族特征呈现。如果说前述这两部作品都是在「美」的范畴内各有千秋,那下面这个就是反例了:

雄狮少年

咱们中国的青少年真有长得和这个类似的衰样的?

魔鬼在细节

除了人物塑造,片中还有对弹琴的描写,不难看出,王维弹奏古琴时,手法和音乐也是完全对得上的,足见片方的用心。

另外,由于展示了人物青、中、老年的各种状态,人物的整个体态也是有调整变化的(可以看到中年李白长出了「啤酒肚」),包括面部的皱纹、须发等,都是跟着走的。两位男主角不同年龄的长相同中有异,也符合现实中的人物面貌变化(时间跨度长了,变化确实相当大)。

高适假装自刎、割伤脖子,实际上是把我也骗进去了的。但是展示真相的时候,我却觉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为什么呢?因为高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虚弱,反而这故事是越讲越精神了,所以这其实对于观众是一种提示,而不是强行扭转。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和佛教有着很深厚的联系,这一点,也充分地体现在了人物的塑造上。下面这个海报体现得还不是很明显,如果你看到电影中对于王维的描绘,你会感觉,「哇!他简直和敦煌壁画里的佛像一模一样」。

王维

双线叙事,同步推进

我个人是被剧情深深吸引住了,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不过同场次的观众,也有看了一半觉得无聊离场的,只能说,人各有所好吧。

一条,是高适故意示敌以弱,然后取捷径抄敌后路、瓮中捉鳖,大破吐蕃军的「现在」;一条,是高适与李白相关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们两人的「过去」。两条线的呼应在于,智取吐蕃后,高适回忆起李白的经验分享——关于如何骗过对手——那就是需要层层铺垫、尽心营造,搞得你自己都信为止。而程监军(程公公),也从一个质问的态度,逐渐成为高适的迷弟。程监军虽是太监,但也是文武双全且有抱负的人才,是一个正面人物。

配音的特色

乍一听,李白的配音略显浮夸,有一种「格外」的豪放不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特色,它就有点像舞台剧,作为动画,本就是夸张的,是为了更好地强调角色的一些特征,所以采用了这样一种方式去实现。相对来说,扬州舞姬的配音相对要弱一些。

唐律

见盗贼而杀之——支持了社会正义

人物塑造

大唐全明星

片中上场了许许多多唐代极为出名的人物,杜甫、张旭、王昌龄、王维、岑参、贺知章、李邕……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对于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只知其作,而不知其人,但这部作品却让这些「名字」鲜活生动了起来,也许作品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并不一定准确,但这也是一种解读,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又不突兀。

封建时代「人不能尽其才」的缩影——裴十二

裴十二应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完全掌握了裴家的剑法,却因为女子之身,不能报效国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中,寒门不能拥有畅通的上升渠道,女子为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权利也同样被剥夺。而现在,如果有什么社会制度是妨害「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话,那一定是反动的。

哥舒翰——出身与文化认同

就历史故实而言,哥舒翰是投降了安禄山的,但是就唐代这种万国来朝的状态,其实很多非汉族人都是向往汉文化的,离唐代不远的北魏太和改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在将来,我希望这个认同是基于社会理想的,也就是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认同,而不是什么民族文化啦、血统啦这类东西。因为一个民族可能落后,一个国家可能落后,但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个理想,永远不会落后,而且不排斥任何人。

奇幻瑰丽的「畅神」

李白加入道门成功,一帮好伙计一起露天喝酒,在吟诵《将进酒》的过程中,电影采用了幻想的、虚拟的场景,来表现所有人沉浸在李白诗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中。也就是将类似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一般的沉浸、神游,以一种比较具象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它是如此的瑰丽、神奇,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场,相当合适。

除此之外,一些需要略讲的内容,电影直接用类似水墨画的笔触作了几张插画带过去了,比如高适击败永王的过程等。属于是详略得当了。

水墨插画

大圆满结局

长安得救,高适升官,李白被赦,是讨人喜欢的快乐结局。

Written by ZexWoo. All rights reserved.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 | 使用 Hugo 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