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小卒的英雄伟业
英雄绝非天生,而是在一次次磨炼中因为做了英雄之事,方成为英雄。我们说,「君子论迹不论心」,无论一个人怀有怎样的初衷,哪怕心怀鬼胎,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作出正确的选择、事实性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我们的主角——四妖取经小分队,都是相当弱小的存在,不懂法术、肉体力量有限,差点在白鼠精那里灭队。然而就是这样一组乌合之众,我们也显而易见地能看到他们努力了解正版取经队伍的情报,从模仿外形,再到模仿「降妖除魔」「保境安民」的精神,也确实尽其所能为民除了一部分害——从他们的能力来说,这就很好。对于四小妖来说,承担这样一份责任,无疑是逆天改命的重要一步,决定他们将从 nobody 蜕变成为 somebody。
总体剧情走向,作为对《西游记》的二次创作,可以说是非常大胆,同时又非常合理。在原作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情况下,创作团队延续《中国奇谭》第一集的精神,继续将视角放到小人物(nobody)上,尝试假设足够智慧的小角色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后,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假扮唐僧师徒,固然增添了很多笑料,但也是很合乎逻辑的设置。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是一部观照平凡人物的电影,应该说,我们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些角色的所作所为、所遭所遇也因此格外动人。
四小妖何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片尾一句话给出了答案:「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也许四妖组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能走那么远,但一切的一切,都来自点子王猪猪的脑洞大开,和脚踏实地出发的勇气。后面所发生的一切,其实很多都具有相当的偶然性,但能修成正果,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正义。电影充分说明,「佛」并无相,四小妖最后获得村民塑像建祠烧香祭拜的待遇,这同佛又有什么区别呢?而黄眉即便是做戏做足了全套,座下弟子、四大天王、八百罗汉一应俱全,自己扮得佛光普照,无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伪玩意儿,背地里照样干吃人的勾当。我们再结合少林寺前方丈释永信的下场1,这一主旨就很明白了——哪怕你获得了各种各样的称号,只要你不干人事,你就是假货!而如果你行善,哪怕你没有身份,你也是事实上的善人。所以《礼记・中庸》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修行是时时刻刻的防微杜渐、自我约束。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向善的共产党员、一般无神论者、信徒,其实都是一样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并加以践行的。
各方势力浅析
将沉之船
猪猪考了三年的「大王洞」,是乡里乡亲众所认可的铁饭碗一般的存在,似乎只要加入其中,就能光宗耀祖,即便身处其中永远都是劈柴刷锅的末流角色,毫无出头之日。领导虎大王更是幽默,锅刷得不干净要罚,刷干净了结果开始问祖宗的手迹去了哪里,将一些领导朝令夕改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在四小妖出发一段时间以后,听闻大王洞全灭的消息,可能我们都被次次给二舅哭坟的蛤蟆牵扯了注意力,但这个势力其实揭示了一种情况——很多人会选择在某个看起来很棒的赛道上奋力卷,力争上游,殊不知可能整条赛道过一些时候就会彻底崩塌。当下很多人认为教师编稳定、有寒暑假,吃香,然而生育率逐年下跌的情况下,哪里有那么多的教师铁饭碗给人去争呢?现有的岗位数量能不能保持尚且两说呢!
选择大于努力,只努力而不善加选择,就是南辕北辙,忙来忙去终是一场空!
二狗洞
两个犬王算是比较重要的喜剧担当,其中特别是黑狗,简直给人一种「片外人」的清醒感,知道「反派死于话多」的原理,行动十分果断、注重办事效率;而当事不可为的时候则能及时 180 度调转方向,很好地保全自身,可以说是一个素质相当不错的妖怪——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有点眼瞎,分不清真假美猴王,最后丢了性命。这告诉我们,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违背了时代进程,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长者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考虑到历史的行程」2。数不清的人乘着时代的东风扶摇直上九万里,却以为大部分原因在个人素质和努力,那最后跌得粉身碎骨,也是理固宜然了。
黄狗则是一直在状况外,但又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两次坠崖,却能大难不死,这可能就是某种「傻人有傻福」吧。
小雷音寺
弄虚作假、欺下媚上……黄眉的罪责罄竹难书,但也无需赘述,但他和豹子头的互动却也揭示了一些情况。当一个领导说一不二、拥有绝对权威的时候,或者说,权力是自上而下赋予的时候,下级天然地就会部分或全部地丧失主观能动性。三小妖假扮黄眉,再和蛤蟆一唱一和,将豹子头唬得一愣一愣,最后命丧当场,既是豹子头的悲哀,也是黄眉的悲哀。如果一个组织不能正常开展平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么发生这样的错误,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当黄眉被赌上一切的四小妖击败后,他被「满血复活」,暂时被免于责罚,还获得两件法宝,要负责给唐僧师徒一次「考验」。诚如豹子头所说,唐僧师徒是「天龙人」取经队伍,都和「上面」有些沾亲带故,乱入的四小妖拼尽全力的一击,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唐僧师徒的取经进程没有受到影响,仍按原计划执行——果真如此吗?他们战胜了黄眉的贪欲,拯救了本来会无辜枉死的十个小朋友,功德无量,他们也取到了自己的经,不是吗?
蛤蟆
蛤蟆看似是立场转换最灵活的,但实际上是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于是能达到目的的时候会努力,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也溜得最快。这些固然是他的个性,但在应对豹子头的桥段,他的做法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他确实发现了三小妖假扮黄眉的重大破绽,但是他不仅没有向豹子头告发,反而鼓起勇气故意对着豹子头装逼,一起将童男童女救出魔窟,那么他之前的聒噪、狡猾、变节、傲娇都成了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应该说蛤蟆这个角色在塑造上是相当丰满的,他有很多人都有的为人处世的毛病,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却不含糊,这就比片面刻画的「光、伟、正」角色更加深入人心了。
大圣什么都知道
大圣是特别的,也许他的火眼金睛看得真切,而猪八戒则丝毫不知,还夸猪猪可爱。因此,大圣奖励了四小妖每位一根救命毫毛。这一桥段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尽管我们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不设置大圣送毛的桥段,只讲四小妖失去灵智,但被立生祠,从待遇上来讲也过得去了。但凡人在脆弱的时候,可能就是需要某种理想化的形象来给自己一些激励,好渡过劫难,历史上有「望梅止渴」的故事,也许我们有时再坚持一下就是因为相信「苍天有眼」这样的幻觉,但可能事情想要办成就差这最后一口气呢?从实际效果来看,能给人以坚持的勇气和力量,尽管可能不符合实际,但这也正是艺术高于现实的指导价值所在。
这个故事似乎和《黑神话:悟空》的剧情设置也不冲突,悟空,尽管可以算作「关系户」,但仍然是一个向往自由、坚守正义的猴子,最后同腐朽的神仙系统决裂,也完全合理。两部作品其实都讽刺了神仙的虚伪、歌颂了无名之辈的勇气和奋斗,只是在叙事上的侧重点有所分别,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新中国在文艺方面对经典作品作出新诠释的代表杰作。
总结
总的来说,故事前半部属于集中反映现实社畜种种境遇的喜剧;而随着主角团的成长,他们也终于真正踏入漩涡中心,不再是模仿秀的那些打打闹闹,而是真正上了强度的挑战,他们也许能努力战胜,也许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会经历误解、被攻讦,但在这一次次经历中,他们已经远离了起点浪浪山的简单,成为了有勇气拯救童男童女的英雄。只要敢于付出惨重的代价,并且完成那灵魂的一跳,便能翻过那道区隔凡夫和英雄的龙门——有的人会认为值得,有些人则认为不值。
这部影片提醒我们不要在日常的折磨中落入庸常,不要无视心中燃烧的那团火焰,勇敢出发吧,向着未知,挑战未知,就算机遇没有给我们成为英雄的机会,我们也将远远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DO SOMETHING, BE SOMEBODY. WE WON’T BE NOBODY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