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历史
中国人重视历史,而酒与中国人的历史息息相关。很多汉字都是「酉」字旁的,都和酒有关,这是因为「酉」是金文字形,象酒坛形,从「酉」的字多与酒或因发酵而制成的食物有关,它的本义就是「酒」1。
早在距今五六年左右的半坡文化中,便有形似「酉」般的陶罐,发展到青铜时代,酒器更是五花八门,划分精细:
- 饮酒器
- 爵
- 觚(gū)
- 觯(zhì)
- 存酒器
- 尊
- 罍(léi)
- 卣(yǒu)
- 壶
- 兕觥(sì gōng)
- 方彝
- 温酒器
- 斝(jiǎ)
- 调酒器
- 盉(hé)
可见商周时期人对酒已经颇为熟悉,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还发展起一套完善的酒文化和礼节,真真是了不起!
酒与文艺创作
酒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没有酒,恐怕就没有传世名作《兰亭序》,也没有诗仙李白的盛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本身就极有才华,需要外物刺激才能有创作灵感很可能是危险的,比如宋冬野:
10 月 13 日上午九点,北京市禁毒总队接到举报,称在朝阳某小区有人吸食毒品。在侦查中发现,嫌疑人(宋冬野)从网上购买一包毒品,当天即将通过快递送到家中,侦查员早早来到吸毒场所展开部署。在他购买的包裹里,侦查员共查获大麻 56.95 g。最后,在宋冬野的房间里侦查员又发现了其他毒品。
据其交代,自己两年前开始吸食大麻,当时听圈里的人说这东西可以给创作带来灵感。于是便尝试了一下,没想到欲罢不能,只要家里的大麻抽完了,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卖家。
而就在两年前,他接受媒体采访谈及明星吸毒时曾说,「在很多地方,这些东西可能是合法的。然后大家觉得别人怎么可以,我们就不可以?它可能是个坏事,但是大家想的有点严重,其实没有那个严重,还是可以改正的。」2
饮酒与吸毒的危害性自然不是一个量级,但也不排除「需要喝酒才有灵感」是没什么才华的人的遮羞布这种可能性。
酒桌文化之美
我国向来有论资排辈的风尚,这可以追溯到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节点上,当然也许更早的还有,只不过孔夫子这个观点传播得比较广。孔子将人们划分为「君子」和「小人」两大层次,期望各人各司其职,安分守己,来维护社会秩序。然而这一观点多少有点死板了,因为人事选取并非唯才是举的,「任人唯亲」也并不罕见,于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君子居于小人位削足适履,小人居于君子位沐猴而冠。在这一背景下,就产生了文科学者普遍没有独立性的情况,毕竟文科的可证伪度比理科要弱一些,比如,在本轮巴以冲突发生前,我们经常能看到对抗日战争的质疑言论,而现在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人却络绎不绝。人们接受正确的文科结论很多时候都要靠回旋镖,这很遗憾。
酒桌上是体现人高低地位的一大缩影,它是绝佳的服从性测试器——倒霉蛋会在酒桌上被灌醉、灌到吐,却仍只能满脸赔笑,而劝酒者则洋洋得意,觉得使人不得不喝酒乃是一种本事,颇为怡然自得,这就是酒桌文化之本质,体现了人性之美。
酒与健康
论文《Alcohol intak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512000 adults in China》 由北京大学与牛津大学合作,在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领头下完成,数据来自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数据库,翻译过来是《酒精摄入量与特定病因死亡率:对中国 512000 名成年人进行的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的常规和遗传证据》。
以往「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观点往往来自一类「J」形曲线——随着饮酒量升高,疾病风险先降低,后升高。这类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没有排除干扰因素。举个例子,不饮酒的人不一定是完全自由地选择不喝酒的,还有可能是自身有严重的基础病,导致不得不戒酒,但这类人的疾病风险是远高于一般人的。而适量饮酒的人,有可能因为生活水平优渥,从而能因为一些其他因素续命,故而发病率低。所以这些「J」形曲线事实上根本靠不住!
而北大和牛津的这篇论文则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排除了干扰因素,得到了一个相对可靠得多的结论:饮酒量与一些疾病风险正相关。由是可知,尽管酒的历史悠久、文化地位较高,但不妨碍它和香烟、毒品一样,是彻头彻尾折寿的东西,非常适合希望少领养老退休金的居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君饮酒快乐,祝君戒酒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