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中国奇谭》剧评

《中国奇谭》剧评

温馨提示:内容可能涉及剧透,如果你计划自己观看,就请不要阅读我的观后感。

豆瓣 | IMDb | Bilibili

每个分集的英文标题并非中文标题的直译,我觉得也有一些内涵在,所以也附上。

小妖怪的夏天(Nobody)

小妖怪的夏天

第一个景就惊艳到我了,我心说「我草,爷青回!」背景的整体表达方式,让我想起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前的作品《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宝莲灯》等,让我感觉就是一脉相承的。它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风格,而是得其神髓之后的再创新。中国画家各有各不同的特点,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风格与董源、巨然的南方山水风格就不同,当然和后世的徐渭也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看出来其中的一些共同点。

前段和中段的剧情,实在是很难让人不联想今日的职场:

  • 小猪妖改良箭矢 → 小领导:「你在教我做事」;
  • 小猪妖被用作刷锅工具 → 遍体鳞伤+头秃的工具人(但是真的很搞笑);
  • 小猪妖和乌鸦妖一同收集齐了烧锅用的木柴 → 计划变化,原本的准备全部作废;
  • 小猪妖的母亲认为小猪妖跟着山大王混是有出息的表现,是山里最好的选择 → 实际这个「单位」如何,员工冷暖自知;
  • ……

又好笑,又让人心酸。

小猪妖冲到唐僧师徒四人面前报信时,我大致猜到孙悟空会给他来一棍子,确实,剧情走向如我所料,小猪妖被爆头,屏幕一黑。如果故事到这里截止,也并非不能接受,给整个故事又增添了一些悲剧色彩,也揭示出所谓的「光伟正」角色也可能会为着自己追求的「正义」去伤害打工人。

但是后面的转折我确实始料未及,也是很妙的,在孙悟空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得知,全场没有出场的、在小猪妖等眼中很厉害的、给大家讲演打鸡血的「山大王」是如此不堪一击。而孙悟空击打小猪妖的脑袋瓜子使之晕眩倒地而非死亡,也是为了演戏给妖怪们看,免得妖怪们不出来而不能被一网打尽,这些都显示出孙悟空的智勇双全,弹幕也满屏地「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圣」,确实有点泪目。后面孙悟空还赏给小猪妖三根保命用的毫毛,可以说给了故事一个完整的收尾。

当然,还有一些粉丝不太满足,还补了「复活乌鸦妖」的场景,更进一步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朴素的善恶观:祝福好人长命百岁,希望恶人不得好死。

这样的一个剧情设置,用一种诙谐的形式让广大打工人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激发出广泛的共鸣;又以转折的方式把惩恶扬善的、符合人们善恶观的方式将好结局呈现出来,造就了这部评价极高的作品,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的。

鹅鹅鹅(Goose Mountain)

鹅鹅鹅

画风堪称诡异,是那种适合中式恐怖作品呈现的风格。其实从我个人来看,作品只是讲了一个志怪故事,妖怪们如同套娃一般放出情人的方式还挺有意思的,狐狸书生 → 兔子精 → 野猪精 → 鹅精,套了好几层,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奇谭》第二话《鹅鹅鹅》深度解析&神秘彩蛋 下用户「海克奈尔」的评论:

印象最深的是动画中的小大之辩。私会的情人,能藏于心腹,又能踩崩山头;货郎饮酒时既觉得能泛舟于酒面,被狐仙喝下,又头比山大;货郎最后看似失踪于鹅山,实则迷失于自己虚妄的执念中……鹅山不大,鹅笼不小,我们自以为困于外物,其实外物不过如此,我们只是走不出一层套一层无尽的欲望。

这个解析视频还请到了导演本人,它本身也是短片的一种解读。当一个艺术作品面世以后,其意义就会由众多的欣赏者再度加入创造,赋予它一层又一层的含义,所以不必纠结哪种解读对,那种解读错,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才是真的。就我而言,反对过度的欲望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林林(The Wolf)

林林

这部作品是采用三维技术制作的,非常精细,毛发质感非常真实。但是类似于「抽帧」的做法和流畅的运镜却造成了一种「割裂」,让我很不适。下面是 导演 本人的说法:

大家好,我是《林林》的导演杨木。大家对《中国奇谭》项目以及《林林》篇目的关注让我既兴奋又紧张。我很珍惜大家的反馈,也在仔细阅读大家的意见,关于「抽帧」的问题,我想先容我和大家「解释」一下。 《林林》是一部纯三维制作的动画短片,我在设计视觉效果的时候不想一味追求和强化三维的逼真效果,而是将中国绘画和审美的意蕴融入到三维的效果中,所以在色彩饱和度、质感的控制、灯光以及画面空间营造上都突出了一种「画意」而非一味的逼真。同样,对于三维最明显的标志动作和摄影机运动的流畅感也尝试着「破」一下,在一些段落刻意做了一些画面帧的调整,让动态上具备一定程度的手工感和「画意」形成呼应。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最后达到的效果由观众来检验,欢迎大家提出意见,这也能帮助我总结经验,在往后的创作中改进。非常感谢大家。

如果是类似《鬼妈妈》一类电影的那种粘土人制作的电影,有一些「定格感」是没问题的,是相符的;但是一个本可以完全流畅的做法,出来一个不流畅的结果,是很奇怪的,尤其是运镜的过程无比丝滑,狼妈妈站在山石上不动,然后镜头一个环绕,非常流畅,然后角色再一动,又有「卡顿感」了,这是割裂的,是体验不好的。可以说,导演的追求,达成的方式是很多的,但在流畅度这块做这样的调整,我是完全不予认同的。

再说剧情,确实弱。《小妖怪的夏天》有反转,《鹅鹅鹅》的走向我们完全未知,但《林林》的悲剧是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角色一步一步走向毁灭而无能为力。从故事本身来说,就是平淡的。在欣赏过程中,形式先于内容,卡顿感和剧情平庸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大家好我是《林林》的导演杨木,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

关于林林故事的初衷,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看起来谁都没有错,但结果却很残酷,这可能就是我们时常要面对的无奈。

《林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林林和小虎向往单纯的友谊、猎人的天职就是猎狼、狼妈妈作为母亲舍命保护孩子和种族,在各自的身份里似乎都无可指责,但身份之间天然的鸿沟导致了残酷的结局。但最终小虎和林林隔河相望算是一种留白吧,他和她之间的情绪,留给观众想象吧。

这是一个有关身份认同的故事,林林如果选择人类世界就必须放弃自我,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选择自我——回归狼的身份,就要忍受孤独。现实世界我们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容易让我们在其中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必然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只有回归自我,回归初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静与和谐。

同时片中还隐含了关于身份、诱惑、母爱、父权等很多因素互相交叠在一起,比如狼妈为了保护孩子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是对母爱的表现,但这场残酷冲突中同时牺牲的另一方,我们也很难无动于衷,所以多种角度的交叠很难一言以蔽之。

这是一个「残酷青春物语」类的故事,人与狼之间犹如一面镜子,两者在镜前映射出互为表里的灵魂,片中很多细节强化了这种对立关系:狼居住在画有壁画的人类山洞中,而人类则披着兽皮却看似动物;林林踩出的是人类的脚印,而猎人踩出的是狼的脚印。

如果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那么人、狼双方应该存在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就作品本身来看,双方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于是这就和「残酷青春物语」没什么关系了。因为就历史而言,人和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斗争,也有合作,不然就不会有狗的出现。那么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写剧本,让林林成为一个向往人类世界,处于驯化的过程中的狼,而在这个过程中,她能体会到和人类合作的方便与快乐,也被自己的母亲拉扯着、劝诫乃至警告着,处于纠结乃至痛苦之中,其中也可以加入小虎父亲的反对,小虎和林林的互动之类的内容,那么矛盾爆发之后的结果可以是一方消亡,也可以是达成和解,如此就是一个更有张力的故事了,因为我们很难说狼成为狗到底是好还是坏。山羊、绵羊被人驯化以后在数量上看起来非常繁盛,而它们的野生亲戚则生存状况堪忧,但它们也付出了自由、皮肉等的代价。「自由」还是「优渥」,这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当然我提出我不太满意的点不代表我否定导演。这部动画的制作是精良的,有不足之处,也不妨碍我们看到它的优点。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整体的画风很有趣。同当下较新近的日本动漫,如《夏日重现》《电锯人》相比,它是「粗糙」的,采用了比较粗、比较圆的线质,造型上稚拙,人物的描绘则多夸张和省略,尽管看起来很简朴,但是实际上作画是相当精细的,叶子片片分明,主人公手捻窜天猴鞭炮时手指的相对运动,老爷爷切豆腐,历历具足。不过我还是喜欢二次元靓妹多一点(乐)。

有趣的是,整个作品都贯穿着统一的较稚拙线描和较鲜艳色彩的二维画风,但唯独那辆「乡村巴士」,有一种三维感,成为了作品中那个「唯一」的物什,因为它是「外来」的,沟通着村子和外界。有一个有趣的点是,车子是向右开的,但是车门却开在车左侧,导演 在评论区如是说:

关于车门的问题,做一个解释。它其实整体是一种记忆偏差的问题,想象真实和现实真的的区别。

有个细节的设计是巴士车上的车牌写的是「刘岗村」,别的地方写的都是「岗刘村」。

在我的记忆里,王孩儿总是站在我家的对面,也就是公路的另一侧,每次出门都能正面看到他。巴士车向右行驶,朝向是县城的方向,有它的象征意味。所以我在设计上,希望王孩儿就在对面坐上车离开村子。所以结合画面构成,把车门设在了左侧。创作是对现实元素的一种重组,是接近想象真实,而非还原现实真实。

诚然,对于像我这样缺乏农村生活体验的人来说,作品所涉及的意象都有一些远,但是还是能依稀找到一些对应。主人公和家长一起在院子里剥花生,而农村里的屋子,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个院子,和城市里的公寓住宅不同。村子里有用来求子的老爷爷老奶奶庙,而我家的祖坟也设置着提供给土地公的供奉位置。农村的生活大体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我们不妨说,作品整体是想要勾画一个农村小朋友的童年,以及童年远去的故事,这个童年充满了大人闲聊中杜撰的志怪故事,以至于小朋友信以为真,这些想象中的角色和现实搅拌在一起陪伴小朋友度过了童年,而这个充满幻想的浪漫童年,随着年龄长大,最终被乡村巴士所「带走」,「王孩儿和神仙」所指,实是主人公那个不那么现实的童年,于是他最终也长大了。

作品整体氛围把握得好,整体的色调上和表达童年逝去的那种惆怅是呼应的,整体饱和度比较低,很多灰灰黄黄的色彩;尽管没有什么情节,只是一个个的片段,却把那种意境塑造了出来,我想,即使不能一下子看懂,也能体会到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然,也有更加深刻的解读,可见豆瓣网友 皮夹克 K第四集是目前最好的一集,非常当代中国的故事 一文,他指出:

至于整个故事的基调,是一个小孩在面对一个,他觉得有些悲伤的现实,产生了一些幻想性的解释。

这种幻想和那种天真烂漫的小孩幻想不同。这种幻想带的意味是「生活好像不应该是这样的。」

王孩不应该是只烧坏了脑子,他应该见到了神仙;坐大树底下吃饭的长辈说的故事不应该是假的,应该真的有妖怪在晚上帮忙;「我」被灯光流转的三个影子也应该都是真的,它们有自己的故事;狗死了不应该只是死了,它们所有的东西,连同被拆家的神仙,死掉的王孩,都应该是计划好一起走了。

这也就是第四集的主题:「生活好像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它就是这样。」这个世界的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于要用幻想来赋予意义。

全文写得很精彩,一下子就把主题拔高上去了,也解释了为什么故事从观感上为何是如此悲伤,按理说童年应当是无忧无虑的,即使小时候有这样那样的悲伤,但是也可以在小脑瓜和时间的粉饰中变得美好。但实际上,还是想强调,「生活好像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它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剧,是本底性质的悲剧。这就是生活,愿意认清并直面这样的生活的人,是真正的勇士。

小满(Ship Down the Well)

小满

这美术风格惊到我了,有皮影戏的风格,同时也有实物拍摄的特征,和《葫芦娃》有似处,但也有本质的不同。人、物的塑造,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阴影,同时,在一些帧之间也可以看到应当是固定的物体有轻微的晃动,以及阴影轮廓的细微变化,这种流畅度和风格的配合就是得当的,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

故事的中文标题使用了主人公的名字小满,而英文标题则是「井下船」。导演之一 陈莲华 是这样说的:

片中有两处「镜心」式的圆构图,映射小满的梦境,在梦里,愉快的幻想和心理阴影交织在一起。井下的一片残破瓦当上,有鲶鱼的图案,小满发现小伙伴们并不害怕,并且还觉得很美,似乎「可怕」和「美」也可以共存,如同和自己的心理阴影共存。在市集上,当他发现了「心理阴影」的真相,恐惧就消失了,但是,他的美好幻想也就消失了,大宝船也消失了,童年也就结束了……

这样看来,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只是对童年思维特性的一些表达。小朋友难辨真假,现实和幻想往往可以毫无冲突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井下船」是整个故事的主体,串联起了小满幻想的产生、经历和破灭。其实也是有些遗憾的吧,小满一开始是畏惧大鲶鱼的,而在修复了鲶鱼瓦当以后的梦境里,和大鲶鱼达成了和解,这种与动物相和谐的关系在鱼肉铺终结了,那个在小满眼中睥睨天下的无敌大鲶鱼变成了一块块可供出售的鱼肉。也就是说,随着阅历的增长,小满发现自己认为的强大事物建立又崩塌,也就不会再有又畏惧、又欣赏、又想交往的期待体验。

没有太多需要解读的内容,这个作品还是以欣赏叙述和美术为主。

玉兔

未完待续。

小卖部

未完待续。

飞鸟与鱼

未完待续。

Written by ZexWoo. All rights reserved.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 | 使用 Hugo 搭建